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日益丧失的国家主权,逐渐旁落的航运市场,使得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兴办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重要性。如今,谈及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端,有必要提及盛宣怀先生。
盛宣怀(1844~1916 年),字杏荪,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中国近代实业家,清末重臣。自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后,盛宣怀先后督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中国电报局,任会办商约大臣,邮传部右侍郎,尚书等职务,他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一直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而奔波。然而,1895年,面对甲午战败的耻辱,他悟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道理,并于同年奏准在天津设立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中西大学堂(后改为北洋大学堂),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人。1896年,盛宣怀于上海设立南洋公学,后因隶属关系调整更名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而这所学校设立之初即与航运界密不可分,因为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便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航运巨头——轮船招商公局。“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盛宣怀发现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受制于中国航海人才的匮乏,为此他迫切地希望开办一所专门的高等商船学校,以培养中国自己的商船人才,这是盛宣怀“船校情缘”的开端。此后,盛宣怀多次向清政府奏请成立一所商船学校,均已“经费紧张”为由被拒之门外,无可奈何的盛宣怀只有静待时机。
终于在1908年,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右侍郎,开始成为邮传部的核心人物,中国的高等航海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契机。1909年邮传部提出令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为商船学校,这一设想引起了一片反对之声。时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的唐文治与全校教员经过再三考量,提出一条折中的办法,即在不改变学校工学性质的同时,于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内增设船政科,待到条件成熟再扩充学生,独立办校。盛宣怀同意了这一办法,他深知任重而道远,虽然这未能实现盛宣怀创办一所独立商船学校的想法,但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却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宣统元年7月,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正式招生,它的诞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为挽回航权,改变中国海河船舶尽受洋人控制之局面迈出 了第一步。1911年,久有“设一商船学堂”之志的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尚书,邮传部决定在吴淞炮台湾创建商船学校,1911年9月14日,中国第一所航海高等学府——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正式开学,至此,盛宣怀的船校情缘终于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