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以“忠信笃敬”为校训
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曾经创造了灿烂的航海文化。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秦汉时期,就开始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公元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更是显示了中国强大的航海实力,但高等航海教育则始于二十世纪初的上海。
1896年,着名实业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905年,南洋公学由商部接管,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学校划归邮传部管理,更名为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唐文治为学堂监督。1909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增设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1年,邮传部在上海徐家汇租用民房创建高等商船学堂,原船政科划归商船学堂。着名实业家张謇将上海吴淞口一块土地赠与学校并捐款用于建设校舍。1912年,学校易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1914年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门学校。1915年,因学生就业和经费拮据等原因学校停办。1929年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的王伯群兼任校长,为学校题写了“忠信笃敬”的校训,悬挂于学校礼堂入口处。
1933年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校舍被毁,学校再次被迫停办。1939年,学校在重庆复校,定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1943年并入国立交通大学(重庆)。1946年学校在上海复校,定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并入学校,改名为国立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上海航务学院北迁大连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上海高等航海教育暂时中断。1958年交通部决定恢复上海高等航海教育,1959年上海海运学院正式成立。
1962年至1965年交通部部属院校规模和专业三次调整中,上海海运学院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和轮机管理专业调整到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运学院的船队运行组织和港口装卸组织与机械化专业调整到上海海运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水经系水运组织与管理专业调整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的船机制造与修理专业和港口机械专业先后调整进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2000年上海海运学院由交通部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
“忠信笃敬”校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源于《论语·卫灵公》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为:“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要忠实守信,行为厚道而严肃,即使到了外邦,也能够行得通。说话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言忠信”、“行笃敬”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内在要求,也蕴涵了吴淞商船的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王伯群校长题“忠信笃敬”为校训,目的在于从“言”和“行”两个方面,“寄学生以品学兼优的希望,以求世界影响”。
根据2015年最新公布的《上海海事大学章程》,上海海事大学以“忠信笃敬”为校训,学校将继承吴淞商船的优良传统,以“兴学育人、强海兴邦”为使命,弘扬“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坚持“视教育质量为生命,严谨治学”的管理理念,以航运、物流、海洋等学科为特色,努力建设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