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上海市重点学科

港口机械电子工程

港口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服务对象,围绕以智能化、大型化、自动化为核心的港口机电装备进行技术研究,初步具备了独特的学科综合优势和鲜明的行业特色,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整个学科已经基本形成了港口设备系统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港口大型机械设计制造理论与方法、港口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评估等三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5年期间,完成项目200余项目,科研经费达到449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市部委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超过100篇,出版着作16部。另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5项,申请专利权9项。

经过5年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基本完成规划目标所指定各项基地建设:新建数字物流综合实验中心和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数字物流综合实验中心已经通过交通部的初步审核;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已经和国内外着名企业签订产学研联盟,积极开展各项高新技术在港口应用的研究,开始承接整机设计制造工程。

本学科通过吸引博士研究生到校工作,充实本学科队伍,使年轻教师的比例超过了50%,老龄段的比例大大地减少,梯队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有25名,同时,每年都选派一部分教师和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以利于他们科研水平的提高。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

该学科自2002年开始进入第四期重点学科建设,四年多来,在上海市教委和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通过本学科全体同志辛勤工作,现已完成原定的建设项目,在研究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和成就。

在研究基地建设方面,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建设规划中的三个研究性实验基地的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出现成效。电力电子装置及其仿真研究室是在采纳了规划定会专家的关于“集中力量,在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意见后,经过缜密的调研和认证,确立了以新能源电能变换作为研究突破口,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的电源变换装置的交流技术、控制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先进的现代电源技术;建成了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完成了船舶电力推进模拟器系统的研制,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个电力推进模拟器,为进一步研究船舶电力推进的控制规律,研制系统软件或实际系统提供了一个仿真环境和开发平台;此外,该学科建设多模式微机网络型自动化电站实验室,已完成了船舶综合电力仿真系统的研制。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本学科的许多骨干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鲍敏中教授担任民盟市委副主委,顾伟教授担任科研处长,叶银忠教授担任校长助理,并纳入市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等。他们虽然公务繁忙,但仍然在学术研究方面投入相当的精力和心血。例如,顾伟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进入三大检索的:SCI有2篇次,EI有3篇次,ISTP有1篇次。但是,由于大批学科骨干根据上海市和学校的需要被抽调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人才的缺乏,为此学科加大了引进和培养青年人才的力度。通过人才引进和招聘新增了12名青年教师和专职研究员,其中教授1名,3人具有副高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为学科输入了新鲜血液,改善了学科梯队的年龄结构;鼓励和支持在校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在本学科博士招生中留有一定的名额招收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现有1人已获得博士学位,8名教师在读,其中1人为我校与波兰Gdynia海事大学联合培养,2人在国内名牌大学攻博;此外,该学科通过开放基金吸引国内外和本校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为了鼓励和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每年都从重点学科建设费中拨出专款资助在学科发展主流研究方向上有希望的研究课题。例如:资助了3个中波国际合作项目的继续开展,资助了楮建新教授主持的“港口自动化仿真系统”的启动研究,资助了薛士龙副教授教授提出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仿真”研究,资助了顾伟教授提出的“电动机软启动器技术的研究”立项。特别是重点投入燃料电池船和船舶电站PMS系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资金累计已达70余万元,为学科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和研究后劲。五年来已完成和目前在研的项目有95项,特别是在项目层次和级别上有了显着的提升。

 

校级重点学科

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

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是上海市教委第3、4期重点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自1990年成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自2001年开始招生,成为上海市目前唯一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于2000年设立硕士点,本学科以船舶控制工程、港口与航运电力传动及控制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目前本学科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讲师11名,其中7名已取得博士学位。

本学科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硕士点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层次和相互支持关系。除支持以船舶系统仿真技术为核心的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之外,学科目前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传感器、轮机自动化、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和燃料电池船舶电力推进等实验室。

本学科致力于学术交流,自1991年起主持了中国电工学会船电专业分委会的五届“International Marine Electro-technolog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的国际学术会议(1991,1994,1997,2000,2003);2001年主持召开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与安全性学术会议”;2002年主持召开了第一届“First Franco-Chinese Workshop on Computing Tools to Increase Navigation Security”国际学术交流会。

有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正在执行新一轮中波科技合作项目(第30期);已与法国海军研究所草签了科技合作协定。与波兰格丁尼亚海运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协定;分别与日本东京和神户商船大学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关系。常年保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双向学术交流活动,并主办和协办过三次国际电工学术会议,使学科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在世界船舶自动化和电气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好评。

近三年来本学科完成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项,科研经费586万元;三年来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68篇,其中,国外发表80篇,SCI收录3篇,EI收录27篇,ISTP收录13篇;出版着作6部,其中,专着1部,主编教材5部;申请专利4项,授权专利9项。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本学科的优势在于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与港航领域的应用研究相结合,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相结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船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应用相结合,并且经过多年建设已在上述方面取得国内领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