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发展定位规划(2008-2020)

索取号: 
G010-0202000-2010-0217

目  录

        一、上海海事大学基本情况………………………………1

        (一)全日制在校生数………………………………………1

        (二)教职工情况……………………………………………1

        (三)学科专业情况…………………………………………1

        (四)科研情况(2001年-2008.7)………………………2

        (五)获奖情况(2001年-2008.7)………………………2

        (六)国家评估情况…………………………………………3

        二、上海海事大学定位………………………………………4

        (一)办学指导思想.…………………………………………4

        (二)办学定位 ………………………………………………4

        三、可行性论证 ………………………………………………5

        (一)社会需求分析…………………………………………5

        (二)学科优势分析…………………………………………5

        (三)师资优势分析…………………………………………7

        (四)可获取资源……………………………………………7

        (五)国内外同类大学比较.…………………………………9

        四、主要举措…………………………………………………13

        (一)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瓶颈………………………13

        (二)学校学科结构优化和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13

        (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目标…………………………15

        (四)学校学科专业层次布局结构………………………16

        (五)学校采取的分阶段措施……………………………18

        (六)争取上海市教委重点支持的内容…………………19

        附件1 上海海事大学学科群构架

        附件2 上海海事大学“需要”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表

        附件3 上海海事大学“特色”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表

        附件4 上海海事大学“强势”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表

        附件5 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汇总表

 

 


 

一、上海海事大学基本情况

        (一)全日制在校生数

        1、博士生:69

        2、硕士生:1598

        3、本科生:11421人

        4、高职生:2611人

        5、留学生:123人

 

        (二)教职工情况

        1、专任教师总数:769名

        2、职称结构:教授111名、副教授242名

        3、学历结构:博士218名,占教师总数28.3%

 

        (三)学科专业情况

        1、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2个博士后流动站

        3、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MBA,EMBA和工程硕士(8个领域)

        4、本科专业:42个

        5、高职专业:15个

        6、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港口机械电子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法学(海商法)、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轮机工程)

        7、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

        8、基地:省部级人文基地:1个

        9、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专业、航海技术专业。

        10、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航运管理

        1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集装箱供应链技术

        12、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商法研究中心

        13、上海市教学高地:海关物流、外贸经济、法学(海商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港口机械)、信息工程(港口航运)

        14、上海市教学名师:4名

        15、上海市级精品课程:7门,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48门

        16、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的研究中心:1个(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四)科研情况(2001年-2008.7)

        1、省部级及以上:142项

        2、科研总经费:51678.3万元,其中:2007年1.5亿元

        3、论文数(2001-2007):3571篇。其中:

        SCI:56篇

        EI:193篇

        ISTP:209篇

        SSCI:5篇

        AH&CI:5篇

        ISSHP:25篇

        4、着作:363本

        5、专利数(2002-2007):190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

 

        (五)获奖情况(2001年-2008.7)

        1、国家级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类获奖:35项

        2、省部级奖:

        省部级科技类奖项(2001-2007):28项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17项

        2007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6本

        (六)国家评估情况

        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评估为“优秀”

 

 

二、上海海事大学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视教育质量为生命,以航运特色求发展,主动适应国家航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航运人才。

 

        (二)办学定位

        根据办学指导思想,上海海事大学确定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1、目标定位——2010年基本建成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20年成为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

        2、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

        3、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到2020年研究生人数占在校本科生人数的比例为25%。

        4、学科定位——以航运为特色,以交通运输、物流、海洋、经济与管理及法学等学科为重点,注重学科交叉,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和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体。

        5、服务面向定位——培养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应用型高级航运人才;成为政府决策咨询以及行业技术支撑的中心。 

 

三、可行性论证

        (一)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航运物流业人才的整体缺口较大,全国为60多万名。上海市航运物流业人才发展的总量规模是,2010年人才拥有量达到29万人,比2000年增长38.04%,年平均增长3.3%;2020年人才拥有量将达到35万人,比2010年增长20%,年平均增长1.8%。根据我校为本次定位规划所完成的人才市场需求研究报告得出的预测结果,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缺乏的高层次航运类关键人才主要包括:高级航海技术人才(包括高级船员、引航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船舶管理专业人才、高级船舶修造、港口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国际化海事教育与培训人才、船舶检验、验船师、海事安全与海事技术服务人才、国际航运经纪人、国际航运金融人才、国际海事法律和仲裁人才、国际航运保险人才、航运咨询与研究人才等,未来的需求量见下表1。

表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关键人才预测

 

高级航海技术人才(包括高级船员、引航员)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船舶管理专业人才

高级船舶修造、港口机械制造专业人才

国际化海事教育与培训人才

船舶检验、验船师

海事安全与海事技术服务人才

国际航运经纪人

国际航运金融人才

国际海事法律和仲裁人才

国际航运保险人才

航运咨询与研究人才

2007

18000

5000

2600

7000

900

500

800

330

75

160

100

150

2010

22000

6000

3200

9000

1300

600

1000

500

100

300

200

300

2015

26000

8000

5300

12000

1800

800

1400

1000

200

600

500

500

2020

30000

10000

8500

14000

2500

1200

2000

1500

400

1000

1000

800

 

        注:本研究完成时间:2008年8月

 

        (二)学科优势分析

        依据我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和学科建设的定位,通过对学科梳理和资源整合,学校确定重点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水路运输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海洋材料与工程、航运经济与管理、航运政策与法律等优势学科群。学校学科群建设的框架图见附件1。

        1、“交通运输工程(水路运输工程)”学科群(强势)

        建设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轮机工程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学科,在航运仿真、通航安全、船舶导航、船舶电气、船舶新能量、航运信息、航运管理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使“交通运输工程”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学术地位,国际上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2、“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群(强势)

        “物流工程与管理”主干学科在港口物流工程、物流信息工程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特色优势学科,以及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撑下,夯实相关的基础学科,强化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在港口物流与装备、口岸物流、集装箱供应链、物流信息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使“物流工程与管理”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学术地位,国际上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3、“海洋材料与工程”学科群(需要)

        “海洋材料与工程”学科群在海洋材料工程、海洋环境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学科的支撑下,以海洋防腐材料为主线,夯实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化学等基础学科,开展创新性研究,结合港航环境和港口工程等工程应用对象,产出一批科技成果,形成核心竞争力,使“海洋材料与工程”学科群达到国内先进的学术地位,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4、“航运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特色)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科群在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等学科支撑下,面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战场,重点开展航运经济、航运金融和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思想库、航运经济的重点研究基地和高级经济人才培养基地,使“航运经济与管理”学科群达到国内一流学术地位,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5、“航运政策与法律”学科群(特色)

        “航运政策与法律(国际法学)”学科群在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海洋环境法学和海事法律英语等学科的支撑下,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重大航运政策与法律问题,结合“海商法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开展海商法、海上保险法、海事国际私法、航运法和物流法等领域的研究,使“航运政策与法律”主干学科群达到国内一流学术地位,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三)师资优势分析

        上海海事大学在师资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 凝聚航运、物流学科的优势师资力量

        我校师资的学科特色明显,50%以上的教授集中在航运、物流等强势学科。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人才优势,具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人才基础。

  • 学缘结构合理

        我校较早开始关注师资的学缘结构,专任教师中,65%来自于其他高校。使我校能博采众校之长,使不同的学科吸收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学术思想活跃。

  • 博士学位比例提高较快,有发展后劲

        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近10年来,学校注重引进高质量的年轻师资。目前,专任教师中的博士学位比例已达到28.3%,青年教师几乎全部拥有博士学位。优质年轻的师资力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可获取资源

        1、国家航运事业发展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环境依托

        我国是世界航运大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2007年世界排名前20强的集装箱港口中有6个是中国大陆港口。航运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物流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大力推进,上海已连续多年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名列世界第二;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从硬件建设为主转向“软硬并举”的发展阶段。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上海经济发展需求看,都为我校的学科发展和拓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2、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共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校过去长期属于交通部(现为交通运输部)管理,与该部有着历史渊源关系,2000年划转给上海市管理后,作为共建的中央部委,交通运输部依然对我校的学科发展给与大力支持。例如,2007年给予我校水上训练中心投资2900万元,2007年为部“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的建设投资800 万元,2008年已初步确定给予船舶通信导航投入2000 万元,并且对一批人才培养项目予以支持。

        3、航运与海洋产业是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源

        航运与海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业界加大了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力度。例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国家海洋局、振华港机等对我校新校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港口和航运企业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上海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我校进一步做好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校与中国海运(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全面合作的协议。上海海事大学的发展获得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支持。

        4、新校设施是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硬件基础

        2008年10月18日,占地2000亩的新校正式落成。一流的校区、一流的设施为上海海事大学学科专业发展营造了优质的硬件环境。新校有一流的图文信息中心,专门的科技大楼,世界一流的航海模拟设备,为主干学科配备了充足的实验室等,这些都为实现学科专业发展目标打下了扎实的硬件基础。

        5、在航运与物流学科长期积淀的影响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上海海事大学在长期的学科专业发展中所逐渐形成的历史积淀对本学科专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学术地位和行业引领作用也已得到业内的认同。例如,我校是全国物流类专业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也是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路运输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我校毕业的许多校友先后担任着大型企业的主要领导,他们对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海外交流是学校发展重要的国际资源

        在上海海事大学办学过程中,与世界同行建立并保持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对世界航运业以及相关学科发展有着充分的了解。海外的航运教育和研究资源已经成为我校发展的重要国际资源。例如,我校与世界海事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设立了合作培养物流研究生项目,与荷兰马斯特里赫大学合作培养MBA研究生。我校是中国、新加坡、挪威三国政府在海事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的成员单位。同时,我校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国际组织、港航企业等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五)国内外同类大学比较

        1、大连海事大学的学科专业水平比较

        大连海事大学是国内与上海海事大学同质性的大学,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大连海事大学于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2006年,原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

        该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像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现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法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工作部、专业学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等16个教学科研单位。学校设有4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有在校生16000余名。教授近20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

        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定位:

        在近中期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国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其他绝大部分专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少数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

        下表2为上海海事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的比较。

表2 上海海事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学科专业发展比较

 

比较项目

大连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院(系)数

13

9

学科门类

7

6

博士点

12

7

硕士点

59

28

专业硕士

MPA、J.M、工程硕士(9)

MBA、EMBA、工程硕士(8)

本科专业

45

42

师资

力量

教授

200

111

副教授

328

242

博士学位

33%

28.3%

学生数

16000

15822

国家重点学科

2

(培育:1)

一级学科博士点

2

1

博士后流动站

3

2

省部级重点学科

10

9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2

2

省部级人文基地

1

1

国家特色专业

2

2

省部级教育高地

5

科研经费(万元)

18000

15000

实习船

2

1

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113

140

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51.7

60

 

        2、国外(境外)大学学科专业水平比较

        在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航海类院校的专业学科设置有较大的差异。中国的海运类高校经历了自己的发展过程,与现有国际上一些有海运类院校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最突出表现在,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尽管逐步发展成为多科性大学,但在学科专业成长中围绕航运特色,衍生出新的专业学科,且彼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在与航运相关的学科发展中,形成了几个学科并驾齐驱的学科体系。由此可见,寻找一所发展模式完全相似的,具有可比性的国际(境外)大学比较困难。为此,这里我们按我校几个主干学科与国际上一些相同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对比。

        (1)航海类专业学科:波兰格丁尼亚海事大学(Gdynia Maritime University)

        该校在世界上以航海着名,是波兰最大的国家高等教育学校。该校设有航海、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和商业管理等四个学院,培养从本科到博士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该校拥有2艘远洋实习船舶专供学生的航海实习训练。其中一艘还具有科研能力,与波兰科学院合作在北极和南极进行探险与考察。该校还每年为高级船员考证培训服务。

        (2)航运经济管理专业学科: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航运经济管理专业学科涉及运输、航运和物流,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该领域集中了该校最强的研究力量。研究生专业包括:国际运输、物流管理等。该学院形成三个非常强大的学科研究组:物流系统动力学组、运输和航运研究小组和精益企业研究中心。其中,以运输和航运研究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

        (3)海事法律专业学科:英国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该校海商法教学与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英国政府对高校的评估等级中为最高的5级。该校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而且还关注学生的个人技能(如宣传和谈判等)。

 

四、主要举措

        (一)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瓶颈

        1、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关键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但是缺少大师级的领军人物是我校师资结构中的一大缺憾。同时,师资数量与我校快速发展的教学科研任务相比,仍显不足,师资中的博士学位比例仍需提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学科专业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因素。

        2、国家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是学校追求的重点

        我校科研成果特点是数量增加相对较快,而质量水平提升仍显不足。为此,争取国家级项目和成果奖项是学校下一步学科建设的重点,扩大学科专业的国际影响力是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

        3、办学资金不足是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海事教育是一个投入较大的教育领域,缺乏现代的教学实习船等教育设施设备正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后劲。同时,新校建设为我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但巨额的校园建设使学校已无力承担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的投入。因此,办学资金的不足正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我校为实现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所作出的努力。

 

        (二)学校学科结构优化和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整合5大优势学科群,提高“需、特、强”学科专业水平,强化本科专业建设。

        经过几年新校建设,在学校的硬件方面,已经得到实质性的改观。但是,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国家和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我校提出的最为急需的方面。为此,学校将针对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集中资源,重点支持有能力冲击国家级层次的学科专业发展,积极扶持“需、特、强”的学科专业,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本科教育中,以教育质量为生命,进一步明确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办学宗旨,优化专业结构,强化课程建设、提升教材质量,完善实验实践环节,培养一批教学名师。

        1、整合5大优势学科群

        认真梳理学校目前的学科专业体系,根据学校的学科专长和特点,以及国家和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整合成以下5大优势学科群:

  • 交通运输工程(水路运输) (强势学科群)

  • 物流工程与管理 (强势学科群)

  • 海洋材料与海洋工程 (需要学科群)

  • 航运经济与管理 (特色学科群)

  • 航运政策与法律 (特色学科群)

        这5大学科群结构框架图见附件1.

        2、学科专业的合理定位

        以5大学科群为龙头,在学科群的整体框架下,对于学校的48个学科专业(以二级学科专业为单位)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

        学科专业的“三线”划分:

  • 国家级学科(专业):14个

  • 市级学科(专业):12个

  • 校级学科(专业):14个

学科专业的“需、特、强”划分:

  • 强势学科(专业):11个

  • 特色学科(专业):12个

  • 需要学科(专业):17个

        3、保持特色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交叉学科

        航运与海洋是密不可分的,适当地向海洋学科拓展,尤其是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的情况,发展海洋材料、海洋环境与工程等学科专业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又符合上海和国家向海洋进军的战略规划。为此,我们在保持自己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拓展学科体系,营造海洋材料、海洋环境与工程等新兴的交叉学科。

        4、强化本科专业建设

        在总结11年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发展上,从外延的专业扩张转变为以内涵的专业建设为主;在优化学校的学科结构的同时,优化本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需、特、强”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上,以学校的建设项目为基础,努力培育和打造国家级和上海市的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和名师队伍,在实验和实践环节中办出特色和水平。

 

        (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2010年基本建成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20年成为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

        2、分阶段量化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2012年,2015年和2020年)

        根据上海海事大学目标定位,确定我校分阶段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见下3表)。

 

3  上海海事大学发展定位指标体系与分阶段目标(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12

2015

2020

 

 

学术

地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数目

1

3

5

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数目

16

19

25

博士点总数

10

13

20

博士后流动站数

4

5

8

硕士点

32

35

40

5个重点学科群学术水平

国内先进

2个国际先进

3个国内领先

1个国际领先

4个国际先进

 

 

师生规模与水平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40

50

80

教授数

140

160

200

东方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数或两院院士人数

1

2

4

生师比

17:1

16:1

15:1

本专科

1900

1900

1900

研究生

3010

3300

3500

 

 

 

 

教学

水平

本科专业数

45

48

50

国家级教材数(年均)

4

5

6

国家级教学基地数

0

1

2

上海市教育高地数

5

6

8

国家级精品课程数

3

4

6

上海市精品课程数

14

20

30

国家级教学名师数

1

2

3

上海市教学名师数

7

10

16

双语教学门数所占比例

6

8

15

教学研究论文数(年均)

80

100

130

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获奖数(年均)

5

6

7

 

 

科研

项目与成果

科研项目经费总数(亿元)(年均)

2.5

3.0

4.0

国家级项目数(年均)

10

15

20

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万元) (年均)

20

25

30

获得国家级奖数目

1

2

2

获得省级奖数目(年均)

7

10

15

检索论文数(6大检索) (年均)

200

250

300

专利授权数(包括软件着作权)(年均)

100

150

200

        注:未注明“年均”的为累计数。

 

        (四)学校学科专业层次布局结构

        经过对全校各学科专业的认真梳理,在5大学科群的总体架构下,确定我校48学科专业的发展定位。其中,列为“需、特、强”的40个学科专业(按二级学科专业分)划分及其建设层次结构见下表4。

4  上海海事大学学科专业定位

 

学科专业名称

建设布局

建设属性

门类

一级

二级

本科专业名称

上海

校级

需要

特色

强势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制冷及低温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程

10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自动化

1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测控技术与仪器

3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工程

7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

11

网络工程

17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工程

4

交通运输、航运管理

1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航海技术

2

物流工程与管理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3

船舶与海洋工程

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

8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与海洋工程

5

水利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4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海洋材料工程)

2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1

矿业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工程

15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包括“交通运输工程”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学科)

经济学

5

国际贸易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3

金融学

金融学

7

法学

法学

民商法学

法学

6

国际法学(海商法)

6

经济法学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16

文学

外国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

英语

6

英语语言文学

8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

2

工业工程

12

工商管理

会计学

会计学

8

企业管理(MBA、EMBA)

财务管理

13

工商管理

10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9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4

技术经济与管理

12

理学

数学

计算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9

        注:1、“建设属性”栏中的序号为排序。

        2、关注学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可看一级、二级学科名称;关注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可看本科专业名称。

        3、有些本科专业由两个及以上的学科支撑。为此,在对这些本科的排序按高位取。具体为:(1)“法学”为“强势”排序6;(2)“英语”为“特色”排序6.

        4、拟申请的学科专业不包括在内(教育学、海洋环境法学、诉讼法学、海洋化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等)

 

        (五)学校采取的分阶段措施

        第一阶段(现在-2012年)

        (1)基本建成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坚持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岗位聘任与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体制。

        (3)继续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实现教学科研并重发展。

        (4)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零的突破。

        (4)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争取引进长江学者。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40%。

        (5)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并完善5个重点学科群,尤其是向其中的主干学科聚焦。

        (6)继续每年投入1000万元师资队伍培养经费,在国内外引进团队师资方面有突破。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国内外学校、着名企业等访问进修。

        (7)学校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的重要智囊库,营造“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世界影响力。

        (8)科研经费突破2.5亿元。

        (9)在专业建设中,实现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突破,上海市教学名师形成群体,培育出一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的精品课程。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

        (1)整合力量,重点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作为第一单位的国家级奖项。

        (2)购置第二艘教学实习船。使航海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设施达到世界一流。

        (3)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0%。

        (4)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凝炼学科方向,加强部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的承担,促进“领军人物+团队”学科队伍的逐步形成。

        (5)5个重点学科群(尤其是其中的主干学科),2个达到国内领先,3个达到国际先进,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

        (6)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大师资国内外交流力度,通过带头人的国际化带动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

        (7)科研经费突破3.0亿元。

        (8)在专业建设中,实现国家级教学基地的突破。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

        (1)建设成为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主干学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世界高等航运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入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2)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达到80%以上,教授人数达到200。

        (3)5个重点学科群(尤其是其中的主干学科),4个达到国际先进,1个达到国际领先,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

        (4)科研经费突破4.0亿元。

        (5)在专业建设中,培育出一批国家级的课程(6门)、教材(年均6本)和名师(3名)等建设项目。

 

        (六)争取上海市教委重点支持的内容

        1、力争列入地方高校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

        温总理在前不久上海考察期间指出,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是中央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出的明确要求。上海海事大学的强势和特色学科专业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为此,我校将积极争取上海市财政的支持,力争进入“地方高校重点建设”的高校(地方211)行列。

        2、争取教委重点支持的项目

表5 需要上海市教委重点支持的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

金额

(万元)

支持的学科专业(学科群)

用途

备注

 

1

 

现代化教学实习船

3000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

 

本科专业教学

其中,争取交通运输部投资15000万元

2

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300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

学科建设

3

自动化机舱

3000

轮机工程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4

海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3000

材料学(海洋材料)

学科建设

5

集装箱供应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00

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学科建设

6

港口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7

港航电气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8

港航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环境工程

学科建设

9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产学研基地

1000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群

研究生教学

10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1000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群

学科建设

11

港航风险评估工程研究中心

1000

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工程)

学科建设

12

海商法研究中心

1000

国际法学(海商法)学科

学科建设

1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综合实验室

500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14

智能化港口物流软件开发技术实验室

200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

学科建设

15

智能仿真与决策支持实验室

20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学科建设

16

模式识别与多媒体实验室

200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学科建设

17

港航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500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学科

学科建设

18

环境工程实验室

500

环境工程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

19

船舶工程实验室

500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

20

旅游管理教学实验室

300

旅游管理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

21

网络分布式计算实验室

200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学科建设

22

导航定位实验室

600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23

船舶通信实验室

800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24

船舶电子航行综合试验室

700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25

海事信息技术实验室

500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26

水上训练、试验基地

100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

本科专业教学

28

虚拟现实研究、试验平台

50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

学科建设

29

智能船舶研究、试验平台

50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海技术

学科建设

30

轮机工程综合实验室

3000

轮机工程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31

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实验室

300

轮机工程学科

学科建设

32

轮机仿真与控制实验室

270

轮机工程学科

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

33

新型轮机材料实验室

250

轮机工程学科

学科建设

34

各学科小于200万元的建设项目累计

5000

各学科的基础建设,详见各学科《规划表》

包括:本科专业教学、研究生教学与学科建设

35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研究中心(SIMIC)

1000

2个强势学科群(交运、物流);2个特色学科群(航运、海法);1个需要学科群(海洋材料与工程)

学科建设

已是上海市教委跟踪关注项目

36

不可预见的追加建设项目

1480

估计

合计

70000

 点击查看:2008-2020发展规划(定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