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党政领导班子2011年工作总结暨自评报告

索取号: 
G010-0205002-2013-0674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在上海市委、教卫党委和教委的领导下,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和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工程(以下简称“085工程”)启动实施的有利契机,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实施“085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师生;凝聚各方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党组、市委和市教卫党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精神,党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围绕培养一流航运人才、支撑国家航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建功立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以迎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以创先争优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主题,开展2009-2011年党内评优和校园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评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科技标兵”、“教学优秀奖”、“人才引进优秀奖”、“教学管理优秀奖”等系列评选活动,宣传和表彰教学、科研、管理一线上的优秀典型,调动教职工党员的主人翁热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以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为主题,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红歌会、诗歌朗诵及征文等系列活动。以弘扬志愿者精神为主题,开展假期师生社会实践活动、争创“五四红旗”团委等活动。

  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精神,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常委会、校务会议事规则,集体决策,科学决策。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举行集体务虚学习会,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修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学校发展重大问题先在党内通报讨论和听取意见。召开总支书记(直属支部)书记会议,及时通报机构调整、管理改革和校园稳定等重大问题,统一认识。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11年,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干部聘任工作。校党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加大机关与学院干部交流力度,共聘任中层干部120人、科级干部77人。在干部提拔调配中,校党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拟提拔的处级干部召开民主推荐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公示和试用期制度。今年共提拔处级干部24人、科级干部13人,调配处级干部23人次、科级干部12人次。完成对133名中层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

  加强干部培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新任处级干部培训制度、干部年度述学述职制度、支部书记培训制度等。每年抽选50名处级干部参加干部在线学习,完成208名正科级以上管理干部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远程专题培训。选送41名干部、党支部书记、教师去市委党校、市科教党委党校培训,选派1名辅导员到教卫党委,3名团干部分别到云南、西藏、上海郊区,2名干部分别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教卫党委组干处挂职锻炼。组织上海海事大学第五期新任中层干部培训班。举办第一期中青年干部轮训班,首批43名机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培训。

  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不断加强。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为抓手,进一步理顺学院党组织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并不断改进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重大问题的制度;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式规范,内容深入,效果明显。接收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及党员组织关系回归学校。有个3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4个党总支调整了委员。按照优化设置党支部的要求和基层党建具体情况,共撤销基层党支部90个,新增基层党支部101个。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举办4期党校,2100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2011年共发展党员1297名,其中学生党员1284名、教工党员13名;预备党员转正1155名,党员组织关系转入619人、转出1421人。顺利完成市教卫党委对学校基层党建责任制情况的检查工作。

  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要求,未发现违纪行为。按照市纪委、市教卫党委的统一部署,学校积极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创建1个校级党务公开主站、21个党务公开二级站点,全面公开党内事务。继续加强对基建、物资采购、财务、招生、资产搬迁、人员招聘、教学实习船建造等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未出现违规违纪现象。顺利完成市教卫党委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工作。

  三、启动实施“085工程”,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1年上半年,根据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及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我校申报“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航运技术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7月获上海市批准立项。“085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学校航运技术与管理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条件,有力地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为到2020年建成“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年底,已获得9000多万元建设资金,学校正按计划开展相关项目的建设工作。

  2011年,以启动实施“085工程”为契机,学校内涵建设又上新台阶。

  1.继续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商管理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汪传旭工作室等提交的研究报告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一批研究咨询成果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智库作用逐步显现。

  科技总经费达到2.7亿元。获得国家级项目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4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7项,包括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327篇,其中检索论文370篇,SCI论文53篇,SSCI论文3篇;出版着作26部;申请专利699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授权专利59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

  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67人、博士研究生41人。落实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承办市学位办主办的上海市研究生物流暑期学校和上海市研究生航运金融论坛。成为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单位。

  各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高。杂志总社获得首届“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开始运作。

  挂靠我校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理事单位达到261家,承担政府和企业咨询课题25项。研究中心现有4个专业网站、2本专业杂志和6大类市场研究报告,决策咨询和知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

  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个专业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校外实习基地”,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港口与海洋装备校外实习基地”,两个项目同时获得上海市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和上海高校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并获得市教委415万元专项资助。

  精品课程及示范性课程建设成绩显着。2011年,我校3门课程入选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新增2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21门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学校市级重点课程总数达到88门。

  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港口管理》(第二版)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国际航运管理》、《海洋船舶轮机管理(第二版)》等8本教材分获2011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二等奖。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出国航行实习的学生专业及数量。实验课程从294门增至332门,实验项目数从1798项增至2026项。批准立项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160项。在国家级、全国性和上海市科技竞赛有300多人获得奖项。

  高水平运动队竞赛成绩喜人。获世界性竞技运动一等奖2项,全国性竞技运动奖牌16枚。

  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各类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90%以上。

  3.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改善

  一年来,学校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经费1000万元,从国内外引进、录用专任教师等90人,其中入选“上海千人计划”1人、“东方学者”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7人,教授136人,副教授3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06人。

  新增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国内访学、产学研践习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培养层次和方式,基本形成了从教师上岗培训、外语培训,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资助到骨干教师培养资助,教师出国留学、国内访学、产学研践习再到学科带头人培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等三个层次、九种方式的全方位教师培养体系。

  根据上海市人保局及市教委的工作要求和安排,按照“科学设岗、公开公正、择优聘任”的原则,完成我校专业技术、管理及工勤等三类人员的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实际聘用专业技术人员1491名、管理人员348名、工勤人员276名。退休人员的岗位设置工作也已完成并上报。

  4.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国际化稳步推进

  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实现了学校乃至上海市地方高校境外办学项目零的突破。首批招收的42名学员来自中西非地区5个国家。第二期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继续与国外海事类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继续拓展与航运类国际组织、海外着名航运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参与航运类国际组织的相关事务,举办航运类高层次国际会议或国际论坛,提升了学校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影响。学校当选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新一轮执委会委员,金永兴同志当选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IMLA)主席。

  海外游学项目有序开展,新增7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2011年共有285名同学参加不同类别的海外交流学习项目。美国麻省海事学院高度重视与我校的交换生项目,在我校学生赴该校学习交流期间,每周五清晨出操时为我方学生奏响中国国歌。

  加大长、短期外籍教师招聘力度,来校讲学、授课的外籍专家71人次。更多的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出境交流或进修,各类因公出访团组98批180人次。应邀去境外大学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明显增加。

  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国际教育学院开始实体化运作。年内来校学习的各类长、短期外籍留学生326人,其中学位生97人、汉语语言生229人。举办第二期航海技术、航运管理2个国际班,来自6个国家的25名交换生来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顺利完成“轮机值班与基本安全”丹麦培训项目、“物流管理与货运代理业务”蒙古国培训项目。

  5.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教育保障能力继续提高

  按时完成第五期3万平米学生公寓工程、15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二楼实验室装修工程、20幢学生公寓走廊及楼梯间2万余平方米的瓷砖铺贴工程、学生公寓和学院楼宇底层等防滑材料铺贴工程。上海港湾学校综合改造工程、云台中学装修工程顺利启动。

  投入图书情报资源建设经费850万元,图书情报工作对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定《上海海事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新校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商船学院船舶机舱综合实验室、卫星通信实验室、地面通信实验室、海上通信技术与控制实验室,信息工程学院水声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等34项实验室建设项目完成验收与结题工作,已投入使用。其中船舶机舱综合实验室投资3000万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新建教学实习船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预计2012年底交付使用。

  后勤服务中心转变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后勤服务标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授予“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称号。

  节水型校园建设通过评审验收,获得市水务局颁发的“水平衡测试达标”证书。民生路校区部分地块按照协议分批平稳移交。

  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联合检查小组对学校有关收费工作给予肯定。市教委校长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市财政局学校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国家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高校化债审计均指出,学校较好地遵守了财政法规,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了学校财务状况。根据审计报告的要求,今年学校完成了东校区、继续教育学院、后勤服务中心与校本部会计核算体系的合并。

  四、创建和谐校园,发展成果惠及师生

  学校党委把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师生。

  在全校开展以“创新转型谋发展,服务群众促和谐”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岗位行动、家园行动、志愿者行动为活动载体,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涌现出一批先进事迹,包括党员一帮一、教职工党员走进社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等,增强了广大师生党员爱校荣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同营造全校创先进、争优秀的文明氛围。

  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各学院开展职业发展、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民族文化、志愿精神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500多场,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载体。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多项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发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大型招聘会2场,招聘宣讲会107场,募集岗位461个,发布就业信息2407条,提供岗位5873个,需求26189人次。2011年,硕士、本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76%、97.96%、98.54%。

  完善规范“奖、贷、助、补、减、免” 和“绿色通道”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2010-2011学年执行奖励及资助金额4200多万元,78%的学生受到奖励及资助;3597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勤工助学金额330万元;1840人学生共获得总金额达952.8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1%,帮困育人工作卓有成效。

  进一步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完善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和跟踪预警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扎实,富有特色,被《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90%以上的部门参与了学校文明单位、处室、科室(窗口)等创建活动,学校连续6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开展中国航海日论坛、人文艺术系列讲座、海洋节、航运节等学校特色活动,学生管乐团、合唱团等文艺团队建设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成效显着,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活跃和繁荣了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海大特色的文化品牌。

  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较好。2011年教职工平均收入有了新的增加。

  五、凝聚各方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011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统一战线和老干部工作继续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形成合力,为学校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党委重视发挥工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工会工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校工会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坚持为教职工服务,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类活动,受到教职工好评。校工会积极选塑先进典型,认真做好各类先进的推荐申报工作。2011年,我校商船学院船艺教研室获上海市“教育先锋号”称号,图书馆青年教师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新星”称号。妇女工作推陈出新,妇委会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宗旨,以服务女教职工多元需求、促进女性成才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展“争当优秀女性、争建美好家园、争创妇女之家”主题活动,引领和凝聚广大女教职工、女大学生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学有所成。

  团委积极组织开展志愿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组织60名赛事志愿者、300名开幕式志愿者、60名闭幕式演出志愿者,服务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组织110支队伍、1000多名大学生到全国各个省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调研报告110份,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1个、优秀项目3个、优秀个人4人。获得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被评为2010年 “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

  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定期召开双月座谈会,听取党外人士对学校发展规划、内部管理改革和学校领导班子履职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党派团体工作,重视党派组织建设,农工、九三、民盟、民进等基层组织顺利换届,其中农工海事大学总支升级为农工海事大学委员会。在浦东与南汇两区合并后的首次政协代表确定中,我校政协委员数从原来的5人增加到7人(合并后的浦东政协代表职数减少25%左右),常委2名。

  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提高老干部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强离休党支部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学校重要工作,并听取意见,为发挥好老干部作用搭建平台。

 

  立足科学发展,致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学校“十二五”时期工作的主旋律。2011年,在上海市、交通运输部及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党政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与师生员工、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日益增长的期待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围绕转型发展大局,党政领导班子还需要用更加开阔的眼界、思路和胸襟来推动改革创新的实践;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智力和技术输出等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科技体制创新还需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尤其是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亟需进一步强化;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工作仍需系统研究并逐步落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创新机制;安全稳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和谐校园建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民生问题仍然要着力抓好。

  2011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任命黄有方为上海海事大学校长,於世成不再兼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任命杨万枫为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蔡存强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调整后的党政领导班子一定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广大师生的信任与期望,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倍加珍惜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奋发图强,继续聚焦内涵建设,扎实推进“085工程”建设,并以此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