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2013年行政工作要点

索取号: 
G010-0205001-2013-0669

上海海事大学2013年行政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攻坚克难、力争突破的重要一年。学校行政将在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危机意识、协同意识,以“085工程”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抓手,以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为重点,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主动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事业新的跨越。

   一、 发展规划和“085工程”项目建设

   1.制定和落实学校各级各类发展规划。根据全面梳理和重新定位的《上海海事大学学科群建设现状与目标》,扎实推进各级内涵建设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制定和落实。12个学院(研究院)应根据建设任务,提出发展思路、目标和规划。人事处、研究生部、教务处、科技处、国际交流处、实验室管理处、发展规划处、信息化办公室等8个职能部门要在各学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应专项规划,并加强过程监控与管理。(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各分管副校长;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有关职能处室)

   2扎实推进2个“085工程”项目建设。加强资金统筹、分类指导、过程管理,扎实推进学校2个“085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争取在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绩效,确保高标准通过市教委和市财政局组织的中期检查。争取获得更多的“085工程”建设资金,增量达到10%。(主管领导:於世成、黄有方;分管领导:各分管副校长;牵头部门: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

   3创新资源配置和考核机制。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强各类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对各二级单位建设目标执行绩效的考核,并作为对二级单位今后资源配置和分类指导的重要依据。(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各分管副校长;牵头部门: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

   二、 本科教学和职业教育及培训工作

  4 专业建设。成立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学院在专业建设上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以上海市教委本科专业评估为契机,组织全校所有专业实施合格评估自查,组织“0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开展选优评估。努力将第一个“085工程”项目规划的8个重点建设专业和6个辐射共享专业打造成航运技术与管理类优势专业群。

  5 课程建设。新建8个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26门全程视频课程。建设3门航运特色类、10门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示范课程。新建一个课程中心。

   6教材建设。继续推进“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校内规划教材建设,培育一批上海市、国家级优秀教材,编写20本航海类系列教材。

   7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修改入选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条件,适当增加名额。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举办第二期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第一期在岗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班。

   8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扩大试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制定2013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推进卓越工程教育。加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9教学管理。确保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2013年下半年上线,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

   10教学成果培育申报。做好与教育部、上海市有关教学改革项目和成果的对接工作,争取在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选拔和培育5-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5支国家级教学团队候选团队。

   11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实《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 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与我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抓好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实习过程,提高实习效率。创新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好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育明”轮作为教学、实训、科研基地的作用。加大实践学分所占比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力争2013年我校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数有新突破。承办好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决赛。(4-11项本科教学工作,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教务处)

  12 职业教育。相对稳定高职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就业为导向,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教务处、各高职校区)

   13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船员培训质量,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发展高端航运和海事培训。争取完成各类船员培训3000人次,订单式船员培养800人,航运、海事、交通系统高级人才培训400人次。(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继续教育学院)

   三、 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

   14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争取进入研究生培育机制改革计划的学生比例再增加5%。

   15优秀硕博论文培育。做好学位论文抽查评估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工作,争取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2项。

   16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增加2-3个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达到40%,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自评估,为申报增设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打好基础。抓住东明路校区启用后办学空间扩大、办学条件改善的契机,建设好新的MBA教育中心,切实提升MBA和EMBA办学质量,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为项目申请国内和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准备条件。

   17学位点建设。对照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在校内全面开展学位点学科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14-17项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工作,分管领导:金永兴;牵头部门:研究生部)

   18扎实推进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筹建工作。尽快完善有关EMBA教育、国际认证培训、高级课程培训等项目的方案设计,明确学院的财务、人事、管理和激励等体制机制。正式揭牌,成立学术委员会,引进国外师资。完成1个EMBA班开班、2个高级课程培训项目,以及相关的研讨会。(分管领导:金永兴;牵头部门: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筹)、研究生部)

   19继续推进亚洲邮轮学院的有关工作。设计学院的管理结构,建立管理团队。制定本科、硕士、EMBA三个层次的邮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暑期选派一批教师赴Seatrade主办的剑桥邮轮学院进修。建设亚洲邮轮学院网页。(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经济管理学院(亚洲邮轮学院))

   四、 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

   20继续推进“二本”升“一本”工作。走访8个二本招生省市高招办,努力调整招生批次,争取一本招生人数比例由55%上升到80%。

   21深入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程度,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落实学生就业工作四级联动机制。力争全年进校企业达到800家,其中世界500强、国资委企业不少于30家,组团招聘力争达到8场次。积极推进与知名企业合作建设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确保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95%、签约率70%以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签约率75%以上。

  22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校内外贯通、网上网下互动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责任和健全人格。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适应信息化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力争我校易班注册人数突破2.6万人,进入上海高校前六名。

  23 完善学生资助服务体系。以“经济解困工程”“感恩励志工程”“成长成才工程”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感恩、诚信、自强、奉献意识。全年资助总金额争取比2012年提升5%,达到3400万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实现100%全覆盖。

   24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危机干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危机干预转介机制建设,加强情商培养。选派10名学工干部参加上海市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201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选修学生超过2000人。为2013级本科生、研究生做心理普查。

   25以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化促优良学风形成。做好早锻炼、晚点名、上课秩序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为学风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2013年6月、12月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对毕业班学生设立学业预警机制。

   2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2013年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色项目“辅导员示范岗”为基础,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举办示范岗辅导员报告会8场、特色工作交流会暨辅导员沙龙4-6场,示范岗辅导员易班工作室争取在上半年上线。(20-26项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孔凡;牵头部门:学生处)

   五、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27以建设好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为契机,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的4个重点学科建设的主体作用,在学院规划的基础上,启动制定《上海海事大学一流学科等学科方向规划(2013-2020)》,通过学科方向、学位点、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科学研究等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梳理出重点突破的方向和领域,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方向和名单。成立我校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解决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成“高峰”平台所需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以质量型指标、标志性成果产出为重点,探索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特区”政策,制定《上海海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管理与考核办法》,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积极组织申报并力争增列新的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规范学科负责人的管理与考核,充分发挥学科负责人在学科建设上的主导作用。提高实验室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内部验收制度,实行项目总负责人与学院主要负责人双责任制。(分管领导:孔凡;牵头部门:科技处、有关学院)

  28 培育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085工程”建设目标和5大学科群建设要求,结合《上海海事大学一流学科等学科方向规划(2013—2020年)》,制定学校重点研究基地提升工程的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通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体制创新,以及重点研究基地研发方向与领域的重新选择,加强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重点做好航运技术和物流技术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分管领导:孔凡;牵头部门:科技处、有关学院)

   29继续推进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完成知识服务平台年度建设工作,初步建立起流动的人才引入体制机制,使之成为大平台、多中心、开放式、国际化的政府战略智库。“中国航运景气指数”成为航运发展风向标,主要产品同步推出英文版。完成中国航运数据库系统二期开发,内含数据100万条。(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30扎实推进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有关工作。制定《上海海事大学省部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管理与考核办法》,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分中心的管理机构,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做好第一批8个创新团队建设、1-2个省部级重点决策咨询项目规划和2-3个上海市决策咨询奖一等奖培育等工作。(分管领导:孔凡;牵头部门:科技处、有关学院)

   31启动实施“三个计划”。制定《上海海事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启动校级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选拔、培育8-10个校级创新团队。启动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国家科技奖培育计划,选拔5-6个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国家科技奖培育项目。启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支持计划,重点做好35岁及40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与服务工作,选拔6-8名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分管领导:孔凡;牵头部门:科技处、有关学院)

   32推进科研质量指标“倍增计划”。争取2013年国家级项目申报量达到280项,立项突破40项,SCI论文突破100篇,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50项。实现国家级项目经费数、SCI期刊论文数、发明专利申请数比2011年翻一番。(分管领导:孔凡;牵头部门:科技处)

   六、 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工作

   33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常规师资补充为基础,以在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或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为突破,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建立人才引进三级考核体系,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全年补充专任教师100名,其中,海外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国内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比例在40%以上;补充实验教师15名;聘请讲座教授4名、客座教授30名。(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王海威;牵头部门:人事处)

   34着力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选拔优秀学科带头人5名,做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的申报工作。推进航运知名专家培养计划,为航运知名专家培育人选搭建平台,促进与知名航运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与交流。跟踪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建设项目,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挥才能、体现价值的工作环境。(主管领导:王海威;牵头部门:人事处)

   35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全面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相关文件,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师资培养制度,建立教师分层次培训体系,重点培养新进教师和航海类持证教师。加大对“三大计划”的资助力度,选送120人。加强教学名师培育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市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主管领导:王海威;牵头部门:人事处)

   36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工作。规范各类用工方式,建立包括事业编制、派遣制、博士后、流动编制、外教、讲座教授、兼职导师和劳务外包等多种用人方式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改进完善二级学院和教师评价与考核办法。(分管领导:王海威;牵头部门:人事处)

   七、 国际交流和教育国际化

  3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智力,推动国际合作。利用出任IAMU 执委会委员和IMLA主席等有利条件,继续促进学校国际交往的规模扩大、层次提升。主动邀请有关国际性组织、境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人士来校进行友好访问、参加会议、为师生开设专题讲座等。办好第九届智能制造和物流系统国际会议。推进IMLA上海秘书处的注册工作。接待短期来访外宾约150批。聘请10名以上海外专家来校开设20门次以上专业课,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继续保持并加强与现有近60所境外友好院校的交流关系,落实已签署的协议,深化合作,争取新增3-5所友好院校。巩固与IMO、BIMCO等海事领域着名国际组织的关系,积极探索在培训、研究领域开展多方位合作的可能性。(分管领导:金永兴;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处)

   38.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全力以赴办好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班,完善项目管理,争取建成我国境外办学项目示范品牌。拓展更多的海外学习/实习项目,计划新增3个校际联合培养项目。制定有利于学生海外学习的配套政策,以奖助学金的方式鼓励、支持学生赴海外游学。争取2013年各类海外学习/实习学生达到350人。(分管领导:金永兴;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处)

   39. 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积极落实《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切实发挥国际教育学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校留学生教育培养的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规模,学生人数比2012年增长15%。提升留学生教育层次,以专业教育为主,着重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专业教育、专业课程培训等。做好每年春季学期的“航海技术”“航运管理”“海洋环境工程”“轮机工程”4个国际班,以及丹麦“轮机值班与基本安全”培训班、英国Plymouth大学Intesive study等留学生短期培训项目工作。推进专业培训项目的“学院化”。总结2012年加纳班工作经验,迎接加纳项目第二期40多名学生来沪学习。做好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的招生宣传和接收准备工作。巩固并发展对外汉语留学生(语言生)的规模,提高学历生预科生HSK考试通过率。开设面向留学生学历生、预科生,双语授课的公共课程。突出学科特色,建设用英语面向留学生授课的精品专业1个和课程若干门。(分管领导:金永兴、杨万枫;牵头部门: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

   八、 教育保障能力建设

  40.  增强协同合作意识。加强校内各部门(单位)间的工作协同,对内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协同管理、提高绩效,对外统一交流口径、传达一个声音、树立良好形象。强化协同事项督办,确保督办事项办结率100%。(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各分管副校长;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

   41.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察审计工作。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与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力争财政拨款额度的使用率达到100%,以往年度的专款使用率达到90%,本科生学费收缴率超过98%。争取职工收入逐年有提高,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资金使用、科研经费、基建、物资设备采购、招生就业、学术诚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继续开展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实验室建设和使用绩效、部分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绩效进行审计。(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王海威;牵头部门: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

  42.  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统筹协调,做好基础建设项目的储备、申报和实施。启动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实验楼建设。继续做好国际教育学院楼建设先期准备工作。高质量完成港湾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基建服务中心)

   43. 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085工程”中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临港校区室内和室外主要活动场所无线信号全覆盖,临港海事小区与学校网络直连互通;完成学校移动门户与新一代数字校园平台的开发运行,逐步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境。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保障校园网络、数字校园平台、一卡通系统、31个应用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稳定运行。理顺共享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关系,加强对数据交换平台的监控与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弱电系统运维操作规程,确保信息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平台标准共享、资源集中整合、业务协调优化。(分管领导:王海威;牵头部门:信息化办公室)

   44. 继续做好校园网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主管领导:黄有方、王海威;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

  45.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包括特种(液货)船模拟教学平台、“085工程”项目建设在内的各类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的规划、项目申报管理,完善实验室建设项目储备库。完成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后续开发工作,建立实验室使用率按月统计与上报制度,做好各类实验室使用绩效的统计与评估工作。加强研究型实验室的统筹管理,2013年在全校遴选3-4个研究型实验室进行孵化和培育,组织申报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做好商船学院航海实验中心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关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开放力度,争取2013年50%的实验室校内开放。(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实验室管理处、有关学院)

  46.  坚持卓越服务,增强图书情报工作对学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能力。完成民生路老馆搬迁,接待馆舍读者150万人次,出借印本书25万册。确保数字图书馆高效运行,不断完善各项功能,读者达到80万人次,文献下载350万篇次。支持“文献传递与创新咨询工作站”成为共享全国高校馆和长三角公共馆文献与智力资源的新趋势知识服务点。完成校内外查新项目260件。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SIMIC)访问量大幅提升到2800万人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完成第三届“海大人文”系列讲座、展览、节庆活动。(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图书馆)

  47.  办好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继续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更好地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服务。继续完善出版社运作机制,出版新书80种以上,其中重点出版图书5-10种、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学校教育发展事业图书30-40种。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办刊特色,继续稳步提高学术期刊各项评价指标和在同类期刊中的排名,确保2种以上期刊编校和出版质量达到优良水平。召开学报编委会会议、计算机辅助工程(CAE)2013学术研讨会、《集装箱化》《水运管理》理事会会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技术性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杂志总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48.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各相关部门协调管理校园的能力。2013年争取新校建设资产入账率达到80%。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继续以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为抓手,推进校园节能工作,2013年能源支出低于2012年。继续推进公用房合理配置和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提高资产购置项目执行率,建立项目参与者、计划、采购、资产四位一体的协调建设机制。(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资产处)

   49. 加强校办企业管理。进一步理顺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争取2013年经营性资产增值6%。(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海大资产经营公司)

   50. 提高后勤管理绩效和服务满意率。完善后勤保障条件和后勤服务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提高管理绩效,确保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师生满意率超过80%。(分管领导:肖宝家;牵头部门:后勤服务中心)

   51. 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针对2012年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和欧盟海事局考察评估我校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情况时发现的问题,切实采取整改措施,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做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工作,顺利通过挪威船级社(DNV)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年度审核和DNV三个规则证书的换证审核。(分管领导:金永兴;牵头部门:质量管理办公室)

   52. 修订完善大学章程,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按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要求,以修订完善大学章程为抓手,全面梳理学校制度、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主管领导:黄有方;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校长办公室)

   九、 精神文明建设

  53.  加强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共促和谐发展。组织开展2011-2012年度学校文明单位(处室)、文明窗口(科室)的考核、评比和表彰,及“十佳好事”、第七届“师德标兵暨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评选表彰。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打造蓝色文化品牌。挖掘并大力宣传学校新典型、新成果、新进展,努力提升学校在行业中和社会上的认可度。进一步发挥校园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关心退休教职工生活。继续推进校史馆建设。加强与广大校友的联系。做好教育基金会工作。(主管领导:於世成、黄有方;分管领导:门妍萍;牵头部门:宣传部、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