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2010年行政工作要点

索取号: 
G010-0105001-2010-0030

上海海事大学2010年行政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基本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关键之年,也是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基本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筹兼顾,促进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发展
        1. 积极争取落实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1月签署的《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中关于共建上海海事大学的有关协议,推动学校站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的高度,面向国家航运事业的发展,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 统筹学科建设发展,提高学科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调整、修订我校学科建设规划,凝练方向,整合资源,加大对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群的投入力度。
        3. 加强省(部)级研究基地等科技资源平台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瞄准航运领域前沿问题和重大社会需求,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高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的能力。
        4. 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调动教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做好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准备工作。积极支持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申请技术专利,加强成果鉴定和奖励申报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打造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和严谨、务实、创新、协作的学术环境。
        5. 确保新老图书馆协调运营、通借通还,拓展新馆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确保科技查新站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次年检。升级改版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SIMIC),开通海事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推进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能力建设。
        6. 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办刊特色,继续提高学术期刊质量,不断提高期刊服务学校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7.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运作机制,聚焦研究和咨询工作,坚持开放模式,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体现国际化,扩大影响力。
        8.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 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范围,打造品牌专业,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本科专业体系,完善各专业建设规划。加强对新专业建设的指导与管理。进一步提高特色专业建设水平,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完成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第一、二期(5个)项目的验收工作,按计划做好第三、四期(10个)本科教育高地的建设工作。
        10. 立项建设25门校级重点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双语示范课程。充分发挥课程中心作用,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建设8~10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零的突破。
        1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对校级项目和各类学生竞赛的支持力度,建立较稳定的各类大赛指导团队,探索建立校级或院级创新基地。
        12. 继续加强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确保集装箱桥吊安装到位,基本建成自动化机舱实验室。
        13. 加强教学检查,完善校院二级督导制度。成立教学咨询小组,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改进教学辅助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围绕学校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4. 推进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规范研究生课堂教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学位论文质量保证机制,研究实施国家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管理体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15. 充分发挥高职各校区办学的积极性,以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要求或服务规范为要素推进重点专业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16. 努力保持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7. 坚持人才强校,引进与培养并重,推动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下半年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组织制定学院和基于二级学科的人才工作规划。完善学院人才工作考核办法,注重发挥学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
        18. 结合重点学科和新专业建设需求,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机制和制度,继续加大学科带头人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2010年引进教师100名,其中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力争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重视实验室专业人员的培养。
        19. 加强在职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到国内高校和相关企业访问进修,继续加大资助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的力度,力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复合型并能用英语开课的教师。建立高层次人才跟踪培养机制,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20. 结合我校学科专业特点,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和聘任办法。对新聘在管理岗位和教辅岗位的人员实行人才派遣的用工模式。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和管理。
四、 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1. 进一步推进学院办学实体化改革,规范管理,强化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建立符合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层组织体系。
       22. 加强机关部门考核,积极开展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23. 认真做好规章制度的梳理和“废改立”工作,编纂形成《上海海事大学规章制度汇编》,健全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 切实加强学生工作
       24. 广泛、深入地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做好世博志愿者工作,以各种方式为世博会服务,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5. 继续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建立“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落实促进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10项措施,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网络,继续开拓就业市场,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6. 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27. 进一步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和跟踪预警机制。加强学生科技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等活动,完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开展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建设文明型、文化型的学生社区。建立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
       28. 狠抓学风建设。成立学业指导工作室,加强正面引导。建立学生学习预警机制。加强班级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29. 继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完善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利用我校作为上海市辅导员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强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继续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六、 进一步拓展对外合作交流
       30. 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教授专家为主角,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教师培养、合作办学为重点,项目为基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努力扩大和提高学校在国际航海教育界和航运界的影响和地位。
       31. 拓展与国际航运界的关系。推动与BIMCO、挪威船级社在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框架下开展项目合作,筹备“国际海洋学院第33届海洋和平大会”、“国际海运教师联合会2010年年会”等国际会议,承办“国际海事组织(IMO)地区性海员培训班”、“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研讨班”。进一步发展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丹麦诺登轮船公司、美国福茂航运公司等境外航运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2. 加强与境外姐妹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新增2~3所境外友好学校。积极推进中外学生交换项目,做好与美国麻省海运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韩国仁荷大学、法国兰特大学等学校间的学生交换工作。做好现有7个中外合作项目2010年的招生工作。启动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3+1项目、英国斯旺西大学3+1+1本硕连读项目第二期。在中新挪政府合作备忘录框架下,推动我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项目。推动为加纳中西非地区性海事大学研发轮机模拟器项目。争取我校首个境外办学项目—加纳中西非地区性海事大学“航运与物流管理”本科班年内开班。
       33. 加大引智力度,继续加强专业类长、短期高水平外籍教师招聘力度,增加海外高级人才来校讲学和开设非语言类专业课的数量。
       34. 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增加学历留学生人数,提高留学生层次,争取各类留学生人数有明显增加。
七、 继续提高教育保障能力
       35. 再建3万平米学生公寓。做好1~3期已竣工工程结算、建设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加快验收备案,启动产证办理工作;完善物业移交程序,做好工程维保协调工作。继续加强新校建设中的廉政工作,确保“工程优质、人员优秀”。
       36. 深化港湾学校校园建设规划。有序推进桥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训练中心加层、MBA教学中心改造等基建项目。
       37. 继续做好数字化校园已建系统的维护与完善工作。完成校园网主页改版。实现学校网络与学生宿舍互联,为新校学生开通电子邮箱。实现新校上网认证,确保网络安全。理顺一卡通管理机制,完善业务流程和应急预案。健全弱电运维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8. 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强宣贯,做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国家海事局换证审核和DNV年度审核工作。
       39. 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体制,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预算。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积极引入精细管理,推进办学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与执行财务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校内监察和审计工作。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及经济责任等审计。
       40. 利用“慧勤职工学校”等平台,不断提高后勤职工素质和专业化管理水平。规范后勤服务标准,实施6T现场管理法,确保后勤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暑假期间完成医保平台转移至新校的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中心整体回归学校管理的准备工作。
       41.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实施公有房定额使用管理办法。清查民生路校区公有房等资产,确保学校财产完整安全。
       42. 落实各项节能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创建上海市“节水型校区”。完成室外景观照明,及体育馆、游泳馆的节能改造。实施分体式空调节能控制方案。完善研究生公寓智能淋浴节能节水系统。改造南区学生公寓太阳能供热与智能淋浴系统。
       43. 推进校办企业改制,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八、 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44. 以上海世博会举办为契机,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学院实体化改革和机关部门考核,改进文明单位、文明处室、科室、窗口、十佳好事的考核评选,促进文明创建工作上新台阶。加强对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的管理,进一步活跃和繁荣校园学术文化。建立校园文化活动激励机制,开展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
       45. 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继续改善教职员工工作与生活条件,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竞争向上、包容宽松的良好环境。
       46. 进一步加强校友联络工作,密切与广大校友的联系,发掘信息与智力资源,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学校发展。
       47. 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新闻宣传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协调配置。加强大学文化成果的“固化”工作,形成具有海大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学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筹划“校史馆”建设。
       48. 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完善适应新校特点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校园安全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环节,消除安全稳定隐患。